精彩赛事锁定18点,CCTV5和CCTV5+同步开播,浙江一战暴露争冠致命伤?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4:53    点击次数:150

10月2日晚的汕头体育馆,广东全运男篮与澳门黑熊的比分牌定格在114-108。 场边,胡明轩穿着休闲装与总经理朱芳雨并肩观战,徐杰因带状疱疹病毒缺席,赵睿还在北京调整状态。

但就是这样一支缺少三大核心的球队,硬是靠七人得分上双的团队篮球拿下了胜利。 贺希宁砍下22分,老将周鹏和任骏飞各得12分,广东队用一场逆转向全运会宣告:他们的底蕴远比想象中深厚。

一、广东队:缺阵三大主力,却打出团队篮球极致样本

这场比赛原本被期待为“黑白矮三后卫”的合体演出。 赛事宣传海报上印着赵睿、胡明轩和徐杰的身影,但最终三人全部缺席。

赵睿因刚转会北京男篮需要磨合,选择留在北京训练;徐杰在赛前突发带状疱疹,留在东莞治疗;胡明轩虽已从美国特训归来,但腿部贴着绷带,需要恢复时间,仅在场边观战。

展开剩余77%

杜锋不得不启用一套残阵。 上半场,广东队仅以51-50领先1分,第三节甚至被澳门黑熊反超。

转折点出现在第四节,广东队凭借阵容深度打出32-25的单节比分,最终锁定胜局。

贺希宁的22分全场最高,张文逸贡献17分,焦泊乔拿下14分,杜润旺、周鹏、任骏飞和张昊分别得到13分、12分、12分和10分,七人得分上双成为赢球关键。

但胜利背后暴露了问题。 贺希宁和张文逸在进攻端表现抢眼,但组织串联能力不足,导致内外线脱节。

老将周鹏和任骏飞成为连接球队的枢纽,他们的经验弥补了战术执行的生涩。 这场险胜让广东队看到阵容深度的优势,也意识到胡明轩和徐杰归队后磨合的紧迫性。

二、上海队:张镇麟首秀低迷,战术定位尴尬暴露体系短板

同一天在浙江稠州银行杯的赛场上,上海男篮以61-76不敌浙江队。

相比之下,王哲林砍下20分,小将偰李永炜拿到13分,李弘权贡献14分,而另一新援崔晓龙仅有2分进账。

张镇麟的尴尬源于角色定位。 上海队主帅卢伟给予他大量球权,让他担任二号位主导进攻,但效果不佳。

张镇麟节奏拖沓,单打效率低,冲击篮筐困难。 他的技术特点更适合在战术转换中得分,或作为定点投手,而非持球核心。

这场比赛延续了他上赛季在辽篮的问题——持球能力不足,却渴望更多进攻主导权。

浙江队则利用整体性碾压上海。 刘泽一砍下23分,程帅澎得到15分,吴前贡献10分。 上海队在第二节陷入得分荒,全队攻防节奏混乱。

崔晓龙未能展现组织能力,内线依赖王哲林单打,外线缺乏稳定火力。

三、林葳留洋:从CBA得分王到NCAA的冒险一跃

10月2日另一条消息引发关注:林葳决定放弃G联赛机会,加盟NCAA俄勒冈大学。

这位21岁的CBA本土得分王上赛季场均砍下21分,却未能入选国家队亚洲杯名单。 他的选择打破传统路径,成为国内球员“逆向留学”的案例。

NCAA的NIL政策(姓名、形象、肖像权商业化)是关键因素。 与G联赛低薪且竞争激烈相比,俄勒冈大学能提供更稳定的收入和曝光度。

但林葳面临严峻挑战:他需要适应更高强度的战术纪律,弥补防守端的身材劣势,并在同位置美籍后卫的竞争中争取轮换时间。

林葳在CBA以强投和单打著称,但命中率不稳定。

参考王俊杰在NCAA中上游球队站稳脚跟的先例,林葳若能在俄勒冈大学进入轮换,其战术价值有望超越亚洲后卫普遍水平。 这一步不仅关乎个人成长,也为中国后卫的高水平联赛适应性提供试验样本。

四、赛事背后的中国篮球生态切片

10月的热身赛成为各队休赛期状态的检阅场。 广东队即使缺阵主力,仍能依靠青训底蕴和老将领导力赢球;

上海队的新阵容则暴露球星叠加与体系兼容的矛盾;林葳的留洋选择折射出国内顶尖球员对成长路径的重新评估。

这些故事发生在CBA休赛期的背景下,全运会备战与新赛季筹备交织。 10月10日广东队还将在新会站迎来下一场热身,胡明轩和徐杰有望复出;

上海队需尽快解决张镇麟的定位问题;林葳则将面对NCAA赛季的语言、战术与竞争压力。 这些片段共同勾勒出中国篮球职业化进程中的探索与挑战。

发布于:江西省